关于我的网络笔记
2016 年我就读大二期间,偶然一次机会看到我身边有同学用自己编写代码的方式实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只要你输入你的家乡城市名,它就可以显示出你的家乡距离学校有多远,估算出坐火车、划船、骑自行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回家需要多久。总体设计得很有意思又非常贴近学生,而且还利用了微信这个平台使它能很方便的被分享出去,最终收获了很多的关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决定学习编程。一开始,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很厚的 PHP 入门书,按照书中的方式去搭建编程环境,学习 PHP 语法,看了大概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浏览器界面只出现过我打印的字符信息,只有黑字白底。我当时越来越感觉到无聊,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怎么实现更丰富的界面?怎么实现更多的交互?
慢慢地我开始了解到 HTML、CSS 和 JavaScript,开始对后端和前端这两个概念有了认识。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参考太原理工大学官网首页的设计,重新实现了一遍我们学校的官网首页,因为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官网首页极具年代感,我当时想要能换成我这个实现就好了。多年之后,我再次打开学校官网,它竟然真的换了风格,和我当时的实现非常相似。
我当时还负责校报的编辑和印发工作,学校官网上也会展示校报,但是是纯文字版的。我很容易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能做一个网站,它可以将每期校报上的内容使用一种比较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供同学阅读,同时利用一些其他的平台比如微信,将校报更好的宣传出去。我还想了一个名字叫知行月刊,因为我们学校的校训中有知行两个字。但等到真正动手开始做的时候,基于我当时的能力,我发现实现一个校内平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后来只是实现了一个纯静态页面。这勉强也能算做知行的第一个版本。
临近毕业需要找工作了,我本身专业不是计算机相关,但是已经决定要找有关网页开发的工作。为了有作品可以展示,我重新想起了知行月刊,但这时我已经改变了想法,将这个网站定义为个人网站,主要分享我的各类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门修炼,它的第二个版本出来了就叫知行,相较于第一个版本,它实现了一个文章编辑的后台,后端语言使用了 PHP,前端使用了 React,第一次使用了域名 zxctb.top。这时候整个网站还是很难用的,导致我直接在后台里面写文章的热情都不太大,都是在别的软件里面写完之后再粘贴过来发布。这就算做知行的第二个版本。
2021 年我重写了文章编辑的后台系统,它变得很好用,后端语言与前端框架都没有变,但是与第二个版本不同的是,在笔记主页或者主站的界面使用了 Vue 服务端渲染的方式,因此有更快的首屏渲染时间,文章也能很好的被搜索引擎收录。这就算做知行第二个版本的升级版。
2024 年我为了更专注,将后台系统的前端用 Vue 3 重写,笔记主页使用了 Nuxt 框架,这样就统一了前端技术栈。然后我将后台系统的前后端、笔记主页的前端全部做了开源,并且有详细的接口文档和交互或者测试文档,整个笔记软件也算是走向正轨,后面可以慢慢持续迭代改进。这就是知行的第三个版本。
维持知行网站需要支付服务器和域名的费用,迭代开源产品也需要耗费我的一些精力,因此如果你喜欢我的网络笔记的话,就请点击分享或者赞赏按钮支持一下!